6月18日,Day One Biopharmaceuticals(Nasdaq:DAWN)宣布,其以潛在總金額超12億美元獲得MabCare Therapeutics(麥科思生物)旗下MTX-13在全球(大中華區(qū)除外)開發(fā)、制造和商業(yè)化的獨家權利。
MTX-13是一種靶向蛋白酪氨酸激酶7(PTK7)的新型ADC(抗體偶聯(lián)藥物)。2024年4月,美國FDA已批準MTX-13 的研究性新藥(IND)申請。Day One 預計首位患者將在 2024 年第四季度或 2025 年第一季度進行 I 期研究。
2024年開年以來,我國ADC交易依然如火如荼,MNC(跨國藥企)為尋求第二增長曲線和下一個盈利點,不斷尋求高質量ADC產品,持續(xù)對ADC管線甚至是企業(yè)進行收并購。方正證券更是在其研報中直指,“ADC無疑將成為2024年的頂流賽道。”
但硬幣的另一面,也有企業(yè)在ADC藥物研發(fā)中遇阻。日前,BioNTech SE(Nasdaq: BNTX)披露公告稱,其從合作伙伴MediLink Therapeutics (Suzhou) Co., Ltd (宜聯(lián)生物) 處獲悉,美國FDA已對其在研產品HER3 ADC藥物BNT326/YL202的多中心、開放標簽、首次人體I期臨床進行部分擱置。
“FDA的Partial Hold(部分擱置)并不少見,有些臨床試驗曾在被叫停幾個月后恢復進行。”有券商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,“MNC面臨的專利懸崖問題,缺口大約有上千億美元,未來MNC還會繼續(xù)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合適的BD項目,ADC作為一個風口,剛好中國有一批優(yōu)秀的ADC企業(yè)成長起來,將與MNC‘雙向奔赴’。”
YL202/BNT326是BioNTech在2023年10月,以超過10億美元的潛在總金額,與宜聯(lián)生物達成戰(zhàn)略合作和全球許可協(xié)議的ADC項目。
根據宜聯(lián)生物在2024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(ASCO)年會上首次報告的YL202臨床數據,截至2024年4月16日,在中、美同步開展的I期臨床爬坡共計入組55人(非小細胞肺癌40人,乳腺癌15人),累計爬坡7個劑量組(0.5 – 5.5 mg/kg Q3W)。
其中,安全性方面,爬坡過程中,5.5mg/kg劑量組下出現(xiàn)一例DLT事件(三級粒缺伴發(fā)熱)。在回填過程中,4.0mg/kg和5.5mg/kg劑量組下分別出現(xiàn)2例(中性粒和血細胞減少)和1例受試者死亡(新冠感染后間質性肺炎)。基于以上劑量探索觀察,該研究在結論中指出后續(xù)將著重于4.0mg/kg以下劑量開展YL202的進一步開發(fā)。
或是基于上述數據,BioNTech公開的資料顯示,美國FDA已向宜聯(lián)生物表達了擔憂,即BNT326/YL202在較高劑量下可能會使受試者面臨不合理的重大疾病或傷害風險。這也是FDA對BNT326/YL202的臨床進行部分擱置的主要原因。
業(yè)內有觀點認為,若問題集中在YL202藥物本身,則風險相對可控;若根源在于ADC技術平臺(TMALIN),目前宜聯(lián)生物有8條在研管線依托于此平臺構建,潛在的連鎖反應不容忽視。
“為滿足FDA的要求,需要采取一些措施,包括審查臨床和安全數據,并與該局共享現(xiàn)有的藥理學數據,同時在研究者手冊中提供更多有關安全性結論的信息。宜聯(lián)生物已采取行動暫停在美國招募新患者。”BioNTech公告顯示。
而就在上個月,BioNTech剛與宜聯(lián)生物達成一項新的戰(zhàn)略合作,BioNTech以超18億美元獲得宜聯(lián)生物TMALIN? ADC技術平臺開發(fā)針對限定的某幾個前沿創(chuàng)新靶點的ADC產品的獨家選擇權及相應全球獨家許可。
此次BNT326/YL202臨床的意外擱置是否為雙方的持續(xù)合作增添不確定性,尚待觀察。
但不容忽視的是,繼PD-1之后,ADC藥物將我國License-out推向新的高潮,2024年來依然頻現(xiàn)重磅交易。
舉例來看,羅氏以10.5億美元獲得宜聯(lián)生物的YL211;ArriVent以6.155億美元獲得康寧杰瑞的ADC技術平臺。Genmab此前也宣布以18億美元現(xiàn)金收購普方生物(ProfoundBio, Inc.),從而獲得普方生物三個處于臨床階段的ADC候選藥物的全部權益。
“ADC其實特別適合中國公司,中國有很好的基礎設施,有很多CDMO(定制研發(fā)生產)企業(yè)。受益于這些平臺,可以高效鏈接到不同的靶點,變成很有競爭力的產品管線進入臨床。”有企業(yè)高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,“從過往ADC的重磅交易中也可以驗證,可以說是我國首次在新藥領域有如此亮眼的表現(xiàn)。”
我國創(chuàng)新藥企頻頻License-out背后,企業(yè)如何在選擇合作伙伴時把控風險?上述券商分析師認為,“首先,需要明確合作的目標和預期效果;其次,要對合作伙伴進行充分的了解,包括其技術實力、市場表現(xiàn)、管理團隊的能力等。同時,還需要對合作內容和條款進行詳細的談判和確認,以防止未來出現(xiàn)爭議和風險。最后,需要設立合理的監(jiān)管和評估機制,確保合作關系的健康和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”
經過十幾年的發(fā)展,ADC技術逐漸成熟,成果持續(xù)落地。據開源證券研報統(tǒng)計,截至 2024 年 6 月 7 日,全球已有超過370款ADC藥物進入臨床階段,15 款藥物獲批上市。在我國,有超過 160 款 ADC 藥物進入臨床階段,其中 7 款已經獲批上市。
隨著產品獲批上市,ADC全球銷售總額快速增長,由2012年的1.4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77億美元,藥融云醫(yī)藥大數據顯示在2023年已突破“百億美元大關”,成為ADC領域重要的里程碑事件。其中銷售額超過20億美元的ADC藥物有2款,分別是第一三共/阿斯利康的Enhertu(23.15億美元,+113%)和羅氏的Kadcyla(22.29億美元,+4%)。
據MNC陸續(xù)披露的2024Q1財報,腫瘤和自免是創(chuàng)收的重要領域,ADC是重點布局增收策略的一環(huán)。報告期內,羅氏的ADC產品Polivy (靶向CD79b)營收增速達到81%;Enhertu全球銷售額達4.61億美元,同比增長79%。
而隨著入局者眾多,市場對ADC是否會重蹈PD-1“內卷”之覆轍也多有擔憂。
中國銀河證券研報統(tǒng)計,目前全球進入臨床階段的ADC靶點中,HER2占比超過20%,獲得第一三共、羅氏、輝瑞等海外大型藥企的青睞,賽道較為擁擠;其余像EGFR、TROP-2、Claudin18.2等熱門靶點也有多家企業(yè)進行布局。臨床前的ADC靶點則布局較為分散,多樣化靶點預示著未來巨大的發(fā)展?jié)摿Α?/p>
“國內ADC處于剛起步階段,未來3-5年內會有一批優(yōu)異的差異化產品上市。”在上述企業(yè)高管看來,未來ADC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突破,一方面是做好下一代ADC平臺,另一方面,從靶點的維度出發(fā),從疾病領域來看,抗體偶聯(lián)藥物未來發(fā)展趨勢是從肺癌、乳腺癌擴展到尿路上皮癌,結直腸癌等其他癌種,從腫瘤治療擴展到自身免疫性疾病,代謝類疾病等慢性疾病。
而對于創(chuàng)新藥企,常面臨著資金匱乏和新藥上市前漫長等待期的困境,布局ADC的Biotech也難以幸免。如此,“牽手”跨國藥企成為現(xiàn)下眾多Biotech的選擇之一,這也意味著ADC“出海”迎來加速度。
“ADC本身要具有全球競爭的實力,意味著投入不菲,需要企業(yè)儲備充足的現(xiàn)金流。MNC達成海外授權,獲得的收益可以支持進一步研發(fā)。”該企業(yè)高管補充,“隨著實力逐漸增強,可以在海外搭建獨立的臨床團隊,建立自己的商業(yè)化團隊與渠道,從而實現(xiàn)中國藥企走向全球的目標。”
華金證券研報顯示,隨著ADC在研管線適應癥及靶點布局不斷豐富,全球ADC市場有望繼續(xù)以30%的高復合增速增至2030年的647億美元。
轉載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作者:韓利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