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罐頭的地方,就有地方的罐頭”,乍一聽像繞口令,說起來卻不拗口。僅僅十三個常見字的排列組合,即勾勒出一個生機盎然的罐頭小鎮(zhèn)。
地方鎮(zhèn),以罐頭企業(yè)林立而著稱,大中小罐頭廠遍布整個小鎮(zhèn)。地方鎮(zhèn)西南二三十里地的天寶山區(qū),山嶺上到處是果園。山楂、蘋果、黃梨、桃子……各種果樹成片成林,早就適應了梯田嶺地。由于地勢高,果園里透光透風透水,結出的果實口感好、味道佳。
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借助水果產(chǎn)地優(yōu)勢的“東風”,有經(jīng)商頭腦的人開始辦起罐頭作坊。
我的農(nóng)村老家,在天寶山深處的一座小山腳下。記憶,是在各種水果的相伴相隨中日漸清晰的。
我小時候,村里一個人、兩個人抱不過來的大梨樹、大蘋果樹到處都是。有關水果罐頭的記憶,就是從那一個個黃梨、蘋果、山楂開始的。
在村里的梯田里,有我家的一片桃園。那種桃俗稱“后零五”,熟后尖部有片指甲蓋大小的紅暈,根據(jù)熟的程度由尖部向后,其顏色從紅到白再漸深,一點點朝青綠色過渡、加重。那種桃一熟就軟,就像煮熟的毛芋頭那樣可剝皮,又有點像已發(fā)酵好靜待出庫的罐頭。
那種桃不耐運輸,也不適合做罐頭,后來被黃金桃、雪桃、凍桃、青州蜜等取代。
那時的山楂樹、蘋果樹、梨樹,以老樹居多,一年年春華秋實、循環(huán)往復。那時的罐頭廠才處于起步階段,嚴格講還算不上“企業(yè)”。
我上中學后,罐頭的形象才從模糊到清晰,開始慢慢映入腦海,走到身邊,進入口中。
黃桃罐頭、山楂罐頭、梨罐頭,就像樹枝上的果實被誰施了魔法,瞬間定格,住進瓶瓶罐罐后,成為越來越多人舌尖上的美食。
記事到現(xiàn)在,想吃卻又不想去買罐頭時,母親就拿出一些用過的罐頭瓶,洗刷干凈,裝入提前準備好的山楂、黃桃和梨瓣,用小勺舀進幾勺白砂糖,放到鍋里蒸煮。蒸熟后稍稍放涼就可以吃了,但需蓋上蓋子靜置發(fā)酵半個多月后,口感才更佳。
一年、兩年、三年……不知不覺間,那個爬到粗樹枝上,瞅準哪個黃梨、蘋果好就啃哪個黃梨、蘋果一口再任其繼續(xù)長大的小男孩,已經(jīng)從幾歲走到了四十幾歲。
初中畢業(yè)后,我離開地方鎮(zhèn),到平邑縣城讀高中。大學是在濟南上的,后來又回到平邑,先后去了臨澗鎮(zhèn)、流峪鎮(zhèn)工作,直到2007年才重回地方鎮(zhèn)上班。在地方鎮(zhèn)西南的一處偏遠小山村出生,長到十幾歲離開,十多年后再回來,又在此工作、居住了十幾年。
在地方鎮(zhèn)三十多年的衣、食、住、行,已讓我習慣了這個被譽為“中國罐頭第一鎮(zhèn)”的小鎮(zhèn)。
初到地方鎮(zhèn)工作時,我對這個出生之地并不是很熟悉。十幾年工作下來,哪個村具體在哪兒,哪個村什么水果多,哪個罐頭廠在哪個村,哪個罐頭廠的哪種罐頭更美味……耳濡目染中摸得門兒清。
因了天寶山區(qū)及其周邊的各種果園,地方鎮(zhèn)的罐頭產(chǎn)業(yè)越來越興旺。春天,這里花開爛漫、花香四溢;秋天,這里果實累累、果香撲鼻。
罐頭的香甜,從地方鎮(zhèn)的白天飄到黑夜,再從黑夜飄到白天。
文章來源:齊魯晚報
作者:星袁蒙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