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nav id="4uuuu"></nav>
  • <tr id="4uuuu"></tr>
  • <tr id="4uuuu"></tr>
  • <tfoot id="4uuuu"><dd id="4uuuu"></dd></tfoot>
    • <noscript id="4uuuu"><optgroup id="4uuuu"></optgroup></noscript>

      亚洲的天堂A∨无码视色,尤物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,国产醉酒女邻居在线观看,9AⅤ高清无码免费看大片

      風險與收益:金融產(chǎn)品的兩大維度

      陳志武2020-08-03 17:05

      【金融其實很簡單】

      陳志武/文

      今天,我們講金融產(chǎn)品的兩個最重要維度:風險和收益。有位朋友小張跟我講,她每次到證券公司交易大廳就暈了,屏幕上顯示的股票上千只,每周新上市8到10只,還有兩千多家沒有顯示出,基金也有好幾千只;而去銀行,每周新發(fā)行的理財產(chǎn)品幾百款。其他各種金融產(chǎn)品也很多。小張該怎么判斷呢?

      金融市場種類確實不少,金融產(chǎn)品更是繁多,其中貨幣、債券、股票、保險、理財產(chǎn)品的功用和目的都非常不同,給我們一個“蘿卜白菜,不好比較”的感覺。畢竟,股票投資是以財富增值為主,銀行產(chǎn)品以保值為主,而保險則是規(guī)避不利的風險事件,三者不完全可比。但是,學界還是推出了一些度量各類金融產(chǎn)品的一般性指標,讓我們多少能跨越金融品種進行統(tǒng)一的評估,比較各類產(chǎn)品的吸引力,決定在它們之間如何進行組合配置。其中兩個最為重要的指標是風險和收益,這兩個維度最常用也最通俗易懂。那么,如何理解這兩個維度呢?

      風險和收益

      首先是收益這個維度。之前我們說過,貨幣作為跨期價值載體是沒有回報的,收益為零。當然,這里我們需要做一個區(qū)分,就是“名義收益”和“真實收益”。你手中的百元人民幣今天可以買一件襯衣,但如果中國人民銀行濫發(fā)鈔票,明年同樣的一張百元鈔票可能只能買0.9件襯衣,也就是通貨膨脹率為10%,那么,盡管你手里的百元鈔票明年還是印著100元,所以,持有這張百元鈔票的“名義收益”為零,不漲也不跌,但你的“真實收益”為-10%,購買力下降了10%,也就是說鈔票的真實收益率為通貨膨脹率的負數(shù)。要記住:手持中央銀行發(fā)行的鈔票并非沒有風險,因為貨幣會貶值。但由于我們今后要講到的一些原因,在多數(shù)國家里,除非你能到境外投資,否則,只要本國的央行比較靠譜,本國貨幣會是比較基本的跨期價值載體之一,雖然其名義收益為零。

      如果把100元存在銀行里,雖然儲蓄收益不高,但名義收益大于零,也就是說,比如一年的利率為1.5%,不是很高但總比持有鈔票得到的零收益要好。

      跟銀行儲蓄接近的是政府發(fā)行的國債,中國國債通常的年限是三年、五年和十年,也有期限更長的國債。國債到期的期限越長,利率回報一般會越高。而之所以是這樣,是因為雖然財政部是國債的發(fā)行方,代表了中央政府的信用,不會賴賬,但國債期限拖得越長,未來經(jīng)濟和社會甚至政治的不確定性越大,你作為投資者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大,所以,你應該得到的利率回報要越高,否則,你不會愿意去買這些國債的,沒有人愿意承擔更多風險但得到同樣或者更少的回報。這里,我們看到,在一般情況下,收益跟風險是成正比的:風險越大,回報應該越高。

      當然,你要注意到,在談到國債或銀行儲蓄利率的時候,你會聽到類似于“活期存款利率為0.4%,一年期存款利率1.5%,五年期國債利率4.3%”等等,這些都是年化以后的利率,真實得到的利率回報會根據(jù)持有存款或者債券的時間而調(diào)整的。也就是說,為了便于比較不同期限的債券的預期回報,我們通常把債券和其他金融品種的回報統(tǒng)一到以一年為單位計算,也就是以“年化收益”或“年化利率”報價。比如,三個月到期的利率為1.1%,那么,持有這個存款三個月得到的收益會是1.1%的四分之一,而五年期的國債年利率4.3%,持有五年的累積收益會按照每年4.3%來利滾利計算。

      不同風險,不一樣的預期收益

      股票的風險就遠大于國債,更大于百元鈔票的風險。也正因為這一點,發(fā)行股票的公司必須給投資者帶來高于國債利率的預期收益,否則就有愧于投資者,也不應該上市,或者應該退市。當然,話是這么說,但現(xiàn)實中要做這種判斷并不容易,因為這里說的是“預期收益”。

      之前說過,債券的收益會事先約定,比如一年利率10%,但股票沒有這樣的約定,由于股票發(fā)行公司未來的經(jīng)營利潤到底怎樣是無法事先確定的,會充滿風險,所以,預期收益就變成了張三李四各有各的看法。于是,雖然A股市場在過去二十幾年帶給股民的平均累計收益低于同期國債,但幾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還在,股市也還在,可以給的一個理由是“原來的預期收益高于國債,但后來……”。當然,這種局面是不可持續(xù)的,因為任何股票市場,如果它帶給投資者的收益長期違背“收益跟風險成正比”的原則,參與這種股市投資的人數(shù)只會越來越少,最終股市關門。在以后的課里,我們會進一步講股市發(fā)展的問題和挑戰(zhàn)。

      美國的資本市場也充滿挑戰(zhàn),但總體上還是更成熟。我們可以通過美國的經(jīng)歷看看正常情況下收益和風險之間的大致關系。還是以1925年底開始到2014年底結束為例,并且假定當初你有一萬美元做投資,而且每年的利息和分紅都重新投入同樣的金融品種,那么,在這89年里,如果一直把錢投在短期美國國債里,到2014年底就變成了21萬美元。

      如果是一直投資長期國債,那當初的一萬美元變成了135萬美元,這蠻不錯的;如果一直投資的是美國大公司股票,一萬美元就會變成5316萬美元;而如果一直買小盤股,就如我們以前講的,最后累積的財富將是2億7千4百19萬美元!

      所以,你看到,長期而言,風險越高,收益回報總體會越高。只是在達到長期效果之前,你可能經(jīng)歷很多上漲下跌的起伏,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。

      按照年化收益計算,短期國債平均年收益3.5%,比通貨膨脹率高一點;長期國債5.7%,大盤股10.1%,小盤股12.2%。但千萬不要忘記:短期國債的風險波動率也最低,才3.5%,而小盤股的波動率高達32%,幾乎是短期國債風險的十倍!

      如果你學過概率統(tǒng)計,我們這里講的“波動率”或“風險波動率”就是年收益率的均方差;如果你不熟悉概率統(tǒng)計,也沒關系,就把這個理解為風險高低的指標,波動率越高,風險就越大。

      所以說,我們在討論金融產(chǎn)品、判斷投資價值的時候,千萬不要只看收益而忽視風險,不要不顧風險去追求收益。

      今天的要點:

      1.各類金融產(chǎn)品的目的不同,所以,對不同的人,具體哪個金融產(chǎn)品“最優(yōu)”很難一概而論。每個人的經(jīng)濟狀況不同,面對的金融需求也會不同,由此,“最優(yōu)的金融產(chǎn)品”也會不同。

      2.在一般意義上,風險和收益這兩個維度可以度量各類金融產(chǎn)品,幫你把五花八門的金融產(chǎn)品做些區(qū)分。風險越高,預期收益應該越高。如果實際情況反之,則說明該金融市場存在扭曲。

      3.貨幣的名義收益率為零,銀行儲蓄的名義收益率會高一些,因為其風險也大一點;以此類推,中期國債、長期國債、大盤股、小盤股的風險分別更高,它們的預期收益也相應的更高。但是,記住:不能只談收益不談風險。

      (本文為喜馬拉雅《陳志武教授的金融課》講座文本)

       

      耶魯大學教授,香港大學馮氏基金講席教授。
      亚洲的天堂A∨无码视色
      <nav id="4uuuu"></nav>
    • <tr id="4uuuu"></tr>
    • <tr id="4uuuu"></tr>
    • <tfoot id="4uuuu"><dd id="4uuuu"></dd></tfoot>
      • <noscript id="4uuuu"><optgroup id="4uuuu"></optgroup></noscript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