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孩子出現(xiàn)問題來咨詢的家長,幾乎都有同一個問題:我的隊友跟我唱反調,我的隊友不配合,我的隊友是攔路虎……怎么才能讓夫妻成為真正的隊友?
先來看父母對孩子情緒截然不同的反應。當父母吵架時,你的孩子會做什么,會想什么?有的父親會回答:孩子肯定會趁機玩?zhèn)€痛快;而母親則擔憂地表示:孩子會默默流淚,因為他害怕父母會吵得越來越厲害。
從意識層面來說,那些情緒不外露的孩子也許會“盼著”父母吵架,因為這是父母注意力轉移的好時機,父母吵架了,那大人給他制定的規(guī)則也就無法執(zhí)行,自由度自然大增。從潛意識來看則是另一番景象,當孩子面臨父母的沖突、攻擊,他們會擔憂和恐懼,擔心父母受傷、離婚,當然也會自責,看著父母因為自己的事情而吵架,認為這是他的責任。這時的孩子內在極度不安和恐懼,他即使想通過好好表現(xiàn)來安撫父母,可內在力量已經被不安的情緒消耗光了,好的行為難以啟動。所以,父母關系不和,就會看到孩子的表現(xiàn)越來越差。
需要著重注意的是,吵架的父母對孩子情緒的反應為什么截然不同?
1、難以共情型父母
男人理性,女人感性,這是典型的由性別差異帶來的分歧。了解了這一點,妻子們就請放下對丈夫“共情”的期待。
有的人之所以無視他人的情緒,不是他冷血,很可能源于他從小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情緒支持,所以他為了保護自己會表現(xiàn)出“情緒隔離”——既隔離自己的情緒,也隔離他人的。
例如夫妻一方對孩子的學習特別焦慮,常常嘮叨和指責,而且處于焦慮中而不自知,這類人小時候大概率也有高期待的父親或母親。作為伴侶,不要再去指責、抨擊他,否則會讓他難過自責,甚至崩潰。如果是自己有了情緒,可以找閨蜜訴苦,可以去學習情緒釋放的技能,而不要期待老公的“共情”。同時,孩子有了不良情緒,你不要被孩子觸發(fā),而是做那個定海神針,既能接得住孩子的情緒,提供安全的港灣,還能接得住老公的評判和質疑。而作為理性的丈夫,如果不能提供太多情緒價值,可以多帶孩子運動,或者在孩子遇到難題時啟發(fā)他解決問題的思路。
2、控制型父母
有一類家長是控制型父母,孩子的事情事無巨細都要報備,動不動就懲罰孩子,導致孩子情緒緊繃,容易焦慮。當夫妻中的另一方看到這種情境,第一反應是覺得伴侶吹毛求疵不可理喻,一邊袒護孩子,一邊攻擊另一半,這只會導致孩子認知混亂,對緩解孩子的焦慮并沒有好處。
更有效的做法,是去了解伴侶的過去,他是不是在童年時有追求完美、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父母?那么,現(xiàn)在的他需要的是放松。只要念頭轉變,伴侶就能感受到。你不必去評價他、指點他,只是以一種放松的姿態(tài)陪伴他、允許他,吹毛求疵的毛病就能慢慢化解。
3、討好型父母
如果小時候不被父母重視,缺乏父母的陪伴和肯定,一旦有了孩子,他會把無助無能的自己投射給孩子,同時也會把冷漠的父母投射給孩子。這樣的結果是,家長在孩子面前很難執(zhí)行規(guī)則,也很恐懼面對孩子的情緒,只會處處滿足孩子的要求。
面對這類討好型父母,如果伴侶不理解,會指責對方縱容、溺愛孩子,沒本事管教,這勢必令他更加沮喪難過,重現(xiàn)童年傷痛。此時更好的做法是,夫妻二人取長補短,有能力、魄力的一方,負責制定和執(zhí)行規(guī)則,而陪伴孩子的任務交給柔軟的另一半來做。
隱去各自不足,發(fā)揮各自所長,看見對方的不易,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對方挺身而出。夫妻二人不落井下石,不挖苦諷刺,孩子由此會體會到什么?會看到包容、協(xié)作、支持和惺惺相惜的愛,在這種氛圍里他自然會發(fā)展自己,習得與人合作、理解和支持他人的能力,這樣的能力,在他的人生路上會無比重要。
文章來源:齊魯晚報
作者:周周